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潮中,博士工作站的角色日益凸显,成为高端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近日,研究院博士工作站出站考核圆满结束在站博士成效显著交出了多项高质量论文、科研成效专利成果、创新创业奖项“成绩单”进一步加强清远国家高新区人才载体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近日,研究院博士工作站出站考核答辩会在广东华南师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圆满结束,廖开宇、陈淼、蔡松亮、易晓辉4位在站博士,以卓越的研究成果成功出站。
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是研究院吸纳集聚高端人才,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的重要平台。自建站以来,在站博士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研究生人才培养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18项专利成果、18项创新创业奖项、3项横向项目,发表20篇论文,为科研团队和相关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1廖开宇
在站博士廖开宇,在光学和微波传感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包括在7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6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件以及拥有1项在研项目。在光学和微波传感领域的成效,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在站期间获得“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赛铜奖等多个奖项。
2陈淼
在站博士陈淼,专注于纳米气泡稳定性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领域,在站期间成功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项,还申报2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尤其在多角度动态光散射仪器研制和体相纳米气泡表征方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获得了2021中国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创新应用组一等奖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
3蔡松亮
在站博士蔡松亮,专注于手性药物应用领域的研究,代表性技术研究有手性COFs的设计合成、COFs基手性固定相在HPLC色谱分离中的应用等,在站期间发表了13篇SCI论文,署名研究院为参与单位的有5篇,申请了9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有6项以研究院为第一、二作者,主持包括国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的10项科研项目,参与撰写《手性固定相分离技术与应用》。荣获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以及第三届“青远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4易晓辉
在站博士易晓辉,专注于粤港澳大湾区流域水体及沉积物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污染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以及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群落的调控与重构机制等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领域研究。在站期间申请并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署名研究院/公司为第一、二作者,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在内的6项荣誉和奖项。
此外,王幸福的《新型GaN紫外光电子器件设计与研究》课题因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经专家评审,顺利通过入站考核,成为研究院博士工作站二期建设的第一位入站博士。
出站考核显卓越,入站评审添“新翼”。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作为研究院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人才选拔工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日常管理运营中,积极为博士人才提供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学术研讨等服务;发挥人才服务平台功能,协助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发挥人才孵化和成果转化基地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引导博士、博士后到乡镇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
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更多科研交流平台,为推动清远国家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和科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